奋进中的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195211月成立的矿产地质及勘探系。1995年,原地质系、地球化学系、地质力学教研室等合并组建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经过70年的办学积淀与传承,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地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现设有地球物质科学系、地球化学系、地球生物学系、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系、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系,以及行星科学研究所、全球大地构造中心、固体地球科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和研究单位。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坚持标准,追求卓越,为探求地球与行星科学奥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双融双促,以高质量的党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于2006年、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湖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地球化学系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010141团支部、010171团支部分别于2017年和2021年被评为“全国活力团支部”。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院是国家地质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985”优势学科平台、“211”工程重点学科、“双一流学科”建设所在地,地球科学ESI全球机构排名在前1‰。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质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学一级学科在200920122017、2022年教育部高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7、2022年获评“A+”学科。现设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2015年、2020年连续三届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现有教职员工149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指导教师5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同层次人才11人,其它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次。学院秉承“强基务本,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共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25位两院院士。现有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设有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地质学(国家拔尖计划)、地质学、地球化学4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业先后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地质学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和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0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含参与2项),拥有国家名师1人、湖北省名师3人。

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学院建有“壳幔交换动力学”、“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地球生物学”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111”),主体支撑建设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有北戴河、周口店、秭归三大野外地质实践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金课9门,设置和执行国际和国内野外地质联合考察路线10余条,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本,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2021)。

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学院积极开展地球物质科学、地球表层科学、地球动力科学、地球信息科学4大学科群建设,坚持以基础研究为导向,面向地球科学前沿,在区域成矿作用动力学、岩石圈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壳幔系统岩石学、大陆构造演化和动力学、高温高压岩石流变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比较优势。2000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含参与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学院十分重视并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协议,开展实质性教学与科研合作,每年联合发表100多篇高水平论文。6人次任职国际学术组织,19人次任职《EPSL》、《GCA》等国际重要期刊。2人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榜单地球和行星科学学术榜。随着2012年学校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的成立和国际化专项经费的设立,学院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所有数据统计于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