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广西首次发现早三叠世一大型鱼龙化石

发表时间:2022-04-13来源: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点击:

鱼龙是一类繁盛于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它们高度特化,具有流线型、类似鱼类的身体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强有力的尾鳍。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欧和中国湖北、安徽等地有过正式报道,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武汉)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韩凤禄副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贵州地质调查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报道了一具来自中国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者保地区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并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Baisesaurus robustus)。该文章已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2017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并邀请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武汉)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人员共同研究。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武汉)地球生物学系江海水教授、韩凤禄副教授以及陈龑老师前往进行了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野外工作人员利用电锯等发掘工具将含有化石的围岩一并取回,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进行了修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县野外发现的脊椎动物骨骼露头,白色箭头指示肋骨断面(韩凤禄供图)

野外考察人员在利用电锯等工具对化石及其围岩进行处理(韩凤禄供图)


该化石主要包含了躯干的前半部分,包括前部背椎(椎体和椎弓)、肋骨、腹膜肋和一块肢骨。化石发现于海相地层中,且具有双凹型椎体等海生爬行动物的典型特征。但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人员重点对早三叠世出现的鱼龙、鳍龙类的椎体、肋骨和腹膜肋和肢骨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最终识别出了一些关键特征,比较典型的是肋骨纤细且在近端不加厚,腹膜肋中部具有长而细的突起,这是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它海生爬行动物。

中国此前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类主要以巢湖龙(Chaohusaurus)为代表,也有诸如短吻龙(Cartorhynchus)这样奇特的、可能是水陆两栖的类型。但是这些早期鱼龙类都是小型的(多数都在1米以下)、分布地域性较强的动物,其游泳和迁徙能力被认为较弱。但此次发现的标本体型较大,据估测全长可达3米,远大于此前国内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同时,该标本保存的一块肢骨(鉴定为桡骨)长而粗壮,且形态十分规整,各个方向上都具有较高的对称性,近端关节面略微凸出,远端具有2个大小相近的平整关节面。此前国内发现的鱼龙类桡骨化石大多较短,且形态并不对称,与该标本的桡骨有较大的差异。整体上来看,该标本与此前国内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类都有较大的形态差异,反而与日本发现的歌津鱼龙(Utatsusaurus)在体型和桡骨形态上比较相似。

   近几十年内,中国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只在安徽和湖北省发现过。百色鱼龙是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在广西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国内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地理分布,也增加了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形态多样性。相比其它早期鱼龙类,百色鱼龙有着更长的、更强壮的前肢骨,这暗示了百色鱼龙可能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或许可以在古特提斯洋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远洋活动和迁徙。同时百色鱼龙也是中国体型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可能在当时的海洋中扮演了一种高级掠食者的角色。


粗壮百色鱼龙骨骼及彩色线图.包括前部背椎(红色)、肋骨(黄色)、腹膜肋(蓝色)和一块肢骨(绿色)(任纪澄供图)


百色鱼龙(上)和巢湖鱼龙(下)复原图(百色鱼龙:石顺义绘;巢湖鱼龙:Nobu Tamura

        本文的通讯作者为我校地学院韩凤禄副教授,第一作者为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武汉)2018级本科生任纪澄。文章的共同作者包括江海水、向坤鹏、Corwin Sullivan、贺永忠、程龙。文章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研项目NSERC Discovery Grant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eerj.com/articles/13209/#